无聊是因为你什么都不做。
我每天都会用大量时间刷微博、朋友圈,有时候划来划去却不知道干嘛。在这信息流时代,每秒钟都会产生大量新内容供人消费。刷抖音、看朋友圈、刷微博、围观撕逼,然后继续刷抖音、朋友圈……如此往复。偶尔会打破这个循环去读一篇文章,看完会使自己心头荡漾,有种别样的感觉,然后想去找其他能让我产生如此感觉的文章,却怎么也找不到。
总的来说,我很无聊。
微博抖音之流刷的越多,内心的空虚会感到更多。我经常选择打游戏来释放我的不安,在虚拟世界打打杀杀,直到渐渐失去兴趣。后来我发现,即使在打游戏时,我仍会拿起手机去看几眼,不放过自己的任何空闲,似乎只有让所有感官都忙碌起来,才能得到内心的慰藉。
网上有很多文章写“21天养成XX习惯”,当然也有说66天的,不管如何,这说明人类是一种有“习惯”的生物,只要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足够久,就可以使之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。长期的无聊使其成为“习惯”,因此我们只得不断地刷微博、刷抖音来减少这种无聊感。随后发现,越刷越无聊。
当这成为常态,稍微的空闲都会加剧无聊感。比如打游戏加载进度条时,你会玩手机来填充这一小段时间。
习惯形成的早期阶段通常会伴随着无聊,试着去写下这个过程吧。我曾强迫自己写下从我脑中迸发的所有想法,当然,会发现写出来的东西乱七八糟,毫无逻辑。直到有一天,一切都变了。
从「消费」转向「输出」后,我渐渐粉碎了那些在我形成习惯过程中的重重障碍。我写的越多,则想法越多,想法越多,刷微博的时间则越少。
是的,「输出」比「消费」更令人清爽。
大脑就像一个魔法屋,不管你在屋里放多少东西,它总会有一点空余位置。你不可能看完所有综艺剧,因为大脑总会准备好一块地方来存放另一部剧。如果你因为无聊才去看一部电视剧的话,那你再看三部还是会无聊,不同的是,时间没了。
「输出」也是一样,只是多了一点,你可以从魔法屋中不断地取东西,当你觉得屋里已经什么都没有的时候,再找找,肯定会发现还有一样东西。
通俗点说,无聊时就去做点事情,什么事都好。可以做一件手工艺品、画一幅画、写一段代码,任何事都行,并非一定要去搞点大事情。
无聊的解药不是打发时间,而是使用时间。
原作者:Ibrahim Diallo
原文链接:https://idiallo.com/blog/im-bored-what-do-i-do
翻译:花墨
(本文发布已获得原作者许可)
本文由 花墨 创作,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/出处外,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,转载前请务必署名。